小学
中国梦,行动有我,德育行,事必躬亲
作者: 编辑: 审核:吴冬华 发布时间:2020-01-02
中国梦,行动有我,德育行,事必躬亲
“梦想是指引人类前进的灯塔。”是少年英雄霍去病的梦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少年毛泽东的梦想,每个人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梦想,这些很小的梦想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中国梦”的生动轮廓,融合成“中国梦”的共同底色。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站于三尺讲台的那个熟悉身影——老师,必须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如饥似渴、孜孜不倦,才能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常熟国际学校组织小学部班主任开展以“中国梦,行动有我”为主题的德育竞赛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旨在鼓励班主任担当起爱国宣传的职责,激发全体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青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拓展班级管理思路,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加快推进学部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紧密结合。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说课”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校重要的教研活动,是主管部门常组织的教学比赛内容。它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在限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以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然后让同行评议或专家点评,达到互相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教研活动。
班主任们围绕“感恩、梦想、沟通、合作、责任、环保、网络、心理健康”等关键词,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正确的道德知识、积极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邱崴老师: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友善树”;第二环节,观看视频,畅谈感受;第三环节,分享喜悦,游戏“直臂吃糖”;第四环节,知识升华,情怀常国。孩子们通过看视频,玩游戏,看新闻等环节,触动心底的弦,直观地了解友善的重要性。友善可能让人快乐,友善可以化解矛盾,引发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思考,想到心中要装有他人,让他们明白友善远不止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他还包含着人与自然,用我们友善之手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李亚男老师: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不能让别人感到幸福,而是让身边的人感到不幸,那我们自己也是不幸的。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我们便是一位高尚人。其实,要让别人感到幸福,往往只需举手之劳,公交车上,你为老人让座,他会因为你而感到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社会是一种幸福;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老师会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学生回应而感到幸福;课余时间,在玩耍的看见老师走过来能主动让出一条路来并向他问好,他们必定觉得有你这样的学生是一种幸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位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吧!
【尚行、敏行、力行】
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面对这场世纪盛会老师们热血沸腾,激情四射,因为他们明白: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样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尽最大的力量和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作为党员教师,陈扬老师和沈琦雪老师分别给我们带来两堂精彩的班会课:《有效沟通,你我靠近》和《珍惜时间,把握现在》。
陈扬老师说:“沟通是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必备的技能之一,反思传统班会的前车之鉴,我们必须突破教师幕后操作、学生死背台词、枯燥生硬说教的不良倾向。新时代创新班会课需要我们见微知著,以学生为落实点,解读核心素养设计班会。大主题可以从小题材切入,大问题可以从小事例发现,大概念可以从小探究引申,大技能可以从小体验习得。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从学习生活中取材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一堂班会课的结束不是以下课铃为结点,这堂课给孩子的启发是深远的,在课上学生习得的技能素养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因而考量学生班会课学习成效必定是有拓展延伸的,这样的延伸可能是一个星期、一个月,也可能是一年、一辈子。创新的班会课需要我们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从学生生活中取材,为学生创造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机会,在导向性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真实性的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学习、体验、发现、创新、合作、解决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艺术教育,艺术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
沈琦雪老师告诉孩子们:“把时间合理排序,按照轻重缓急来安排学习顺序,找到合适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高效利用“黄金时间”,主动利用零散时间,最终time就组成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time时间。是的呀!时间给我们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是怎样去把握机会是一很大的学问,珍惜时间,把握现在,要从方方面面做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梦想自然离不开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梦想才会有希望,有了希望才会有激情,有了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了事业才会有未来。“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又期盼也有实干。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且更要善于把“中国梦”植入学生的心田,以此引导他们人人都有一个“个人梦”,让中国梦在中国每一寸土地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