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HUA ETHOS:博融天下 慧悦人生 Broad knowledge for global citizens,Enlightened wisdom for fulfilled lives.

小学

丰富活动经验,推进能力落地

作者: 编辑: 审核:孙露 发布时间:2020-12-01

丰富活动经验,推进能力落地

——记“名师进校园”活动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

等等这些都中性的,合理的运用才是学习是智慧。通过“名师进校园”骨干培养工程,发展名师引导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材解读能力,促进课堂实践中对于学生关键能力的高效培养。

1.jpg

本次活动由杨敏佳老师和王银菊老师分别执教了《角的度量》和《认识垂线》。杨敏佳老师执教《角的度量》一课中,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在一个多向、开放、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杨老师还创设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努力推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落地。

《认识垂线》这一节课,王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自主理解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如课的一开始,王老师就让学生自己经历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等操作活动,明确两条直线相交的概念。在引导学生发现一种特殊的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后,随即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自己的发现,验证的方法又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呈现方法的多样,在此基础上王老师自然而然地揭示垂直的概念。而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部分内容的教授,王老师也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对比,让他们自己探索体会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从而揭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既有动态的操作,又有静态的思考,操作和思考相辅相成。

2.jpg

活动中徐建文主任对两位老师的课作出了评价,同时给出了宝贵建议。杨敏佳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徐主任首先强调了教具的创造性使用,在课堂上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徐主任肯定了杨老师自制的教具,是整堂课的一大亮点。其次,让学生交流的时候非常充分。三,徐主任说认识量角器是一个知识,怎么样去使用量角器是一项技能。四,数学思考方法的渗透,要重视在量角器度量角度等量代换的背后,而杨老师这堂课的双基抓地非常的好。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对角初步有了认识,到四年级就需要用单位长来度量角度,也就是用数单位来进行描述,度量背后的相同本质实际上是一种理性思维。在此期间,需要同学们自己做比较,认知和感悟,使学生们由衷的发觉从零刻度开始测量的便捷性,理解了这么测量的原因,其实跟原来测量长度这些理论是一致的,这样的内容就会既显得有深度,又通透,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学习的根本道理。

王银菊老师执教的《认识垂线》,徐主任是这么说: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相交是重要的,但是如果能进一步判断成垂直,那是更加重要的,也就是说用角度来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没有直线,直线都是抽象出来的,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中,都是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可视。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里就渗透了一个分类的思想,两根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四个角都是直角,但只要说相交成直角,那么四个角肯定都是直角,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体现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另一种情况肯定是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在概念的推断过程中要有一种简单的推理,为接下来的初中做一些基础的准备,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给同学们在思维上带来“洗礼”,引入、中间环节、量角、点到直线的距离,这样一来,整个教学环节就会相当通透。

3.jpg

学为中心,徐主任的点评让我们每个人受益颇多,大家在意犹未

尽中结束了本次活动,期待下一次的交流、学习,名师引领,让我们的课堂活动更加丰富,让学生的能力真正落地生根。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