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感受与积累”专题教学研讨——常熟国际学校小学语文组名师进校园活动
作者: 编辑: 审核:孙露 发布时间:2020-12-04
“感受与积累”专题教学研讨——常熟国际学校小学语文组名师进校园活动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盛开的花朵美不过教师的笑颜,冬日的寒冷抵不过教研的火热。为了加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研究,科学实施“部编本”教材,有效提高“感受与积累”专题教学水平,常熟国际学习请来了支老师。12月3号下午,常熟国际学校小学教师通过课堂示范、专家引领以及研讨交流的形式对部编本语文三年级教材进行深入剖析。
深入课堂
12月3号下午第一节牛妞老师的展示课《大自然的声音》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为学生语文感受与积累能力的发展点亮航灯。
牛妞老师的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能引导学生入境、想象,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师巧妙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注意象声词的学习。大自然是美丽的、奇妙的,教师用学生们熟悉的鸟叫声、流水声、风声、雷声、雨声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倾听。教师引领学生品读语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在教学中让孩子们理性地去分析,一句一句单独来看,也能感受到声音的妙处,但是惟有把声音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感受,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每一片叶子不同的声音,微风的轻柔,狂风的雄壮。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协作指导
本次听、评课活动,重点在及时“评”。听完课后大家迅速移步视听教室,听课教师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反馈。李雷老师从课程整体设计入手,肯定了牛老师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味课文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沈佰星老师从个人教学经验入手,强调朗读还是感受积累语言的法宝;王梦婷老师认为本课想象的内容很多,如何巧妙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化抽象为直观的途径;支蓓奕老师从学生经验能力入手,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文本,是牛老师课堂的一大亮点。
随后,支老师在充分肯定牛妞老师的基础上以本节课作为切入点,为常国小学部语文科组带来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感受与积累”专题分享,鼓励老师们“课堂关注学法,学后引导习法”。更倾囊相授有效的教学目标设定方法——文本解读是基础,单元要素和课后习题是依据。老师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
答疑解惑
思维的火花在教研中碰撞,创新的灵感在切磋中激发,语文的魅力在交流中感悟。听说支老师来了,常国小学语文组的老师怎么放过这大好的学习机会,大把的疑惑即将“砸”过来,支老师准备好现场接招了吗?
Q1:一年级二类字教学目标如何定位?
A:“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统编教材的一个原则。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学校老师一定不要搞“四会”要求,不要层层加满,即每个字都要会认、会讲、会用、会写。齐头并进很难,所以一定要秉承多认少写。另外多元认字很重要,多进行组词扩词的训练,增加量的丰富、类的积累从而达到思维的训练与发展。
Q2:如何提高二年级整班的写字水平?
A:写字水平的提高重在两点,一是写对,二是写好。写对是基础,因此识字教学要讲究归类学习,迁移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有意义的识记。写好是目标,耐心静心是写一手好字的法宝。
Q3:答题中如何减少错别字现象?
A:把好识字教学是减少错别字的第一关,牢固掌握正确的字形;第二是要交给孩子辨析的方法,辨析的方法源于生活经验与汉字特点;最后个别辅导和全班辅导要结合。
Q4:略读课文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定位?
A:统编教材讲求“三位一体”即: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编排特点。精读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需要扮演一位引领着,发布任务、梳理方法、分块引导、交流反馈。
Q5:如何提高习作能力,怎么交?教什么?
A:新教材的写作是一个系列的安排,小学的写作每个学段都有大致的要求。作文教学中主要牢记这些点:教师要给支架、写作要当堂练习、评价很重要、目标逐层设定。
Q6: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A: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书很多内容很庞杂,因此教师要牢记:课外阅读材料,课内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要多多制定学习单,保证每个孩子都参与是关键。
冬日的一缕阳光,暖暖地洒在校园的红瓦上。
银杏金黄,暖意流淌。
教研是一场修行,让我们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