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HUA ETHOS:博融天下 慧悦人生 Broad knowledge for global citizens,Enlightened wisdom for fulfilled lives.

小学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何为思?如何教?

作者: 编辑: 审核:孙露 发布时间:2021-01-28

教育与思维向来密不可分,“人非生而知之者,乃学而知之者”,教育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启发思维、学会思考。那么到底什么是思维?教育又该是怎样的?约翰·杜威的著名著作《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就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如何思维和怎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为了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储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小学英语组各备课组的老师们一起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对这本书进行了学习和探讨。

一年级组:从改革开放以来,无人不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在落实到具体的应用时,我们又都忘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其真实性有待考证。我们太习惯于将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奉为圭臬,却忽视了它本应被不断检验。

二年级组: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却又彼此分离。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之下,真理是绝对的,一旦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是相对的。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思考真理。

三年级组: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曾提及过知行合一的概念,与本书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在学习知识和理论观点时,一定要督促自己将它不断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一来是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二来就是为了检验理论并且不断修正,让它愈加完善。

四年级组:精确思考和深刻理解的能力都不能够凭空而来,它一定需要从大量的直接经验中分析总结,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打磨,才能最终闪烁出智慧和思维的光芒。而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五年级组: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我对此非常赞同。教育是生活的一种形式,而生活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分不开的。它们共同促进彼此的进步,并在对方的进步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六年级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的载体,也是生活的载体;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生活的场所。但相较于于社会生活,校园生活是更理想化的。我们既要帮助学生在校园中体验到社会生活,也要维持着这种理想化,给学生一个美好而充实的家园。



教育的过程和思维的过程十分类似,都需要产生结论并对该结论予以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让结论不断明确并检验出它是否真实有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在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这本书将思维与教育讲解得如此深刻,足以让每个人对自己长久以来的思维、接受的教育和如何教育他人产生一定的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探索真理的重要一环,也是新的开始。那么,今天,你又是如何思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