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教书,生命的拔节生长
作者: 编辑: 审核:顾黎冰 发布时间:2021-06-04
李政涛在《教育与永恒》一书中关于成长的思考:那是相互探索生命的过程,教书是为了学生,成长是为了自己,教育是生命成长的相互成全。就像拔节生长的稻谷,它们在广袤的原野上谦逊地低头沉思,在给人们提供食粮的同时成就了自己。
在科技教研组,有这样一群青年教师,努力践行着“教学相长”,他们一边教书,一边成长……
努力成为一名“积极思考者”
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积极思考。心存敬畏,才能躬身入局,耕耘不辍,寻找理想,才能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探索热情,将教育作为自己的志业来对待。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王忠文教师认真打磨每一篇教案,力求给学生呈现每一节精彩的课堂。
在《画直线和曲线》一课中,依托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将教学目标穿插其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一步一步讲解画直线和画曲线的方法。伴随着技术的变化和进化,教学新概念和新方法正在扑面而来,冲击和激荡着我们原来的教育教学模式,然而王老师能够将经典与技术相结合,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与众不同的体验。
王老师不断地思考,拉进课堂与学生的距离。思考的源泉是热爱,如果一位教师对教育有真诚的热爱,那么就有了成为积极思考者的基础。王老师说,“课堂应和孩子的生活相结合,了解他们在看什么,在玩什么,在学什么,这样的课堂是有趣的,更是孩子们喜爱的。”
在教师成长的路上,需要教师有持续的学习力,有良好的反思能力,努力成为一名“积极思考者”。
努力成为一名“本真践行者”
坚守课堂是教师的底线,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教育质量才能有基本的保障。小学科学学科吉浩教师始终保持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志于教育,精于专业,通于学生,一直践行着教育的本质,让学生“乐学”、“善学”。
在《摆的研究》一课中,学生们通过游戏的形式,比一比、测一测两个不同摆的的摆动快慢情况,学生们兴趣十足,认真投入实验,并对现象进行了总结汇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接下来就在实验中大展身手,学生们经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验证猜想。一节40分钟的课堂就让学生淋漓尽致地体验到了科学探索地神奇与严谨之处。
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吉浩教师总是不断修正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学生慢慢喜欢上了这门学科,而他就像邻家大哥哥一样,潜心于探索,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正中,逐渐站稳了讲台。
在教师成长的路上,需要教师坚守初心,保持着对教育最初的热爱,努力成为一名“本真践行者”。
努力成为一个“课程深耕者”
教育,就是帮助人形成更为透彻的洞见,一种更为高级的幸福,一种更为伟大的灵性。而,课程是教师帮助学生的利器,是收获幸福的基础。小学科学学科李胜教师,专注于对课程本质的研究,理清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深挖每一个教学内容背后的含义。
在《在星空中2》一课中,通过牛郎与织女的神话故事,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星空,借助棉线、竹签、橡皮泥等常见工具,模拟制作北斗七星模型,更好地观察星座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严谨、追求事实的科学探究态度,通过认识大熊座和小熊座的实验,激发学生课后去观测星空的积极性。
课程是教师成长的沃土,只有深耕这片土地,教师自身才能充分汲取养分,不断成长。常常看到李胜老师阅读科学相关书籍、观看优质纪录片,在他的课堂,学生们总会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我想,这就是对一个教师最好的肯定吧!
在教师成长的路上,需要教师摒弃浮躁,潜心钻研,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成为一名“课程深耕者”。
每到秋天,我们总能看到绵延千里的广阔土地上,成熟的稻谷在风中摇曳,这些稻谷像极了不断成长、成熟自己、奉献自己的教师们,从一颗青苗成长为饱满的稻谷,需要肥沃的土地,感谢常熟国际学校,为所有青年教师提供了一片成长的沃土,经历“思考”、“践行”、“深耕”,老师们都将迎来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