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HUA ETHOS:博融天下 慧悦人生 Broad knowledge for global citizens,Enlightened wisdom for fulfilled lives.

小学

研学共进,助力成长

作者: 编辑: 审核:顾黎冰 发布时间:2021-10-28

研学共进,助力成长

为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我校优秀教学教研人才专业成长,促进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集团支持与指导下,学校组建了“教学名师工作室”。通过有目标有步骤的培训和实践,力求使本工作室成员实现师德修养出样板、课堂教学出质量、课题研究出成果,发挥他们在本学科教学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力争形成“名优群体”效应。

上周,工作室成员杨敏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高质量的展示课。杨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小数加、减法》。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但是在学习一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时,学生只是基于生活经验去列竖式计算,而本节课的小数位数不同,更要让学生基于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加、减法。杨老师在该环节的处理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己想法,学生提供了很多的素材,例如有的是结合具体数量,把价格转化成元角分,“元”“角”“分”的数分别对齐着写,才便于相加。有的是从小数的意义进行分析,4.75是4个一、7个0.1和5个0.01,3.4是3个一、4个0.1,还有的是利用正方形图直观表示计数单位,这些来源于学生的素材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的道理。

杨老师整节课的安排环节清晰,层层推进。一开始借助例题两道计算,帮助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重点解决小数点要对齐这个问题,学生从理解方法到独立进行计算,完成了算法的内化。紧接着试一试两道计算,又突出了和或差的小数末尾如果有“0”,应该化简,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现了数学的简约性。杨老师也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整数加、减与小数加、减计算的异同点,把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架构起知识之间的桥梁。

展示课后,工作室成员从单元整合视角就本节课开展了一次深入研讨。基于单元视角整合教学内容是把教材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局部之中。当我们从整体思维的角度把握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就可以确立教学的整体框架,使教学思路一线贯穿、主线分明。潘秦主任指出在单元整合的时候,更多考验的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教材的挖掘能力和创造能力。想要上好一堂单元整合课,必须要把握好这个单元的核心,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潘主任还提出了目前学生估算意识较薄弱的问题,建议大家在平时的课堂中能够多渗透估算意识。彭志荣组长指出,小数的加、减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将知识点贯穿起来。在计算课的教学上,还要更多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呈现学生的错例,加深印象,规避常见的计算错误。刘菊组长认为在课堂中巧用对比,能更好地抓住知识最本质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本课核心内容。她还建议大家可以将联系紧密的内容大胆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刘菊组长就这节课为例,指导大家如何将这节课撰写成高质量案例反思或者课例论文。有了团队的指引,相信工作室成员都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获得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