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课堂展风采 教研促成长
作者: 编辑: 审核:孙露 发布时间:2021-12-21
本次教研活动由一年级数学组刘菊老师进行课例展示《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通过教学,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刘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本节课刘老师安排了认数(数小棒)、数的组成(具体—半抽象—抽象)、直观图(利用数的组成进行一图四式的迁移练习)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出示数羊视频,让学生在认数、数数中逐渐达成数感;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学习数的组成,利用教具及学具计数器重视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帮助学生抽象出数的组成;教学环节3中在拨13这个数时,通过询问13中的10在哪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数的组成形成抽象概念的过程。
总之,这节课是非常精彩的,刘老师的教学艺术深入人心,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特别是数的由来,从古至今的演变,让我们老师也感受到数学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更要从点滴出做起,让孩子们学得更轻松,让数学课更有数学味儿。
展示课后,工作室成员从单元整合视角就本节课开展了一次深入研讨。基于单元视角整合教学内容是把教材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局部之中。当我们从整体思维的角度把握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就可以确立教学的整体框架,使教学思路一线贯穿、主线分明。潘主任针对本节课提出一些建议,在介绍计数器的时候应该更注重计数单位和理解计数单位的意义;教学内容非常的丰富,如果更精简会由更好的教学效果。王银菊老师指出本节课中,教学深度延伸的很好,在数的组成环节多放一些时间给学生多说一说会更精彩,印象深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对本节课,彭志荣组长总结了。他肯定了这节数学教研公开课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今后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全体老师还应继续发扬这种积极参与、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